路過地下道、公園時,你有沒有發現?總是有幾個披頭散髮的人,穿著破爛的衣服,身上甚至有點味道...窩在椅子上、或睡在地上。然而 來來往往的人群,卻沒有人願意正眼看他們,就像他們從來不存在!他們是街友、又被叫做流浪漢。
(圖為示意圖,非本人)
就算嘴巴沒有說,但很多人或許心中曾想過:「他們好手好腳的,幹嘛不工作?」
可能,過去的他們都有過一個家,只是忘記怎麼回去,或是再也回不去了...
根據《ETtoday》報導,桃園有一位56歲街友,疑似得了精神疾病,常常在附近鬧事...
圖片來源:www.ettoday.net
兩年前,一位中年男子在街頭閒晃,被附近居民發現,他偷偷跑進去土地公廟,拿供品吃就算了,還破壞飲水機,有好心人想給他物資,他卻神智不清、動拳頭打了對方一頓!當地民眾實在不堪其擾,找來社工幫忙,把他強制送到醫院...
(圖為示意圖,非本人)
剛開始,這名流浪漢一句話都不肯說、兩眼無神地看著社工,彷彿是兩個世界的人,沒有任何交集。一次又一次的探訪下來, 從閉眼無視、揮手拒絕,甚至把志工送的物資丟在地上,近兩年的時間過去...他終於開始好轉!
(圖為示意圖,非本人)
他曾對居民說,自己有定存50萬元!但是證件都不見了!誰會聽一個流浪漢說的話呢?當時大家都嘲笑他,也根本沒人相信他的話。負責幫助他的機關「桃園市安欣關懷協會」在臉書寫下:「在街頭,我們有時候會遇到疑似精神疾病的遊民,他的世界和我們想象的,會是一樣的嗎?」
後來社工幫他補辦各類證件時,他坐在郵局櫃台,神情焦躁不安, 好不容易拿到存摺後,一言不發地盯著看了好一會兒。
社工經過他同意,打開一看差點愣住了... 原來他說的話是真的,裡面竟然有180萬新台幣!
圖片來源:www.ettoday.net
這位流浪漢慢慢想起一些記憶,他說出自己爸爸和兄弟姊妹的聯絡方式,社工打電話過去, 85歲的老父親在電話那頭激動地說:「這個兒子不見很久了...」原來六年前,男子因為包包被偷,現金60萬和所有證件都不見,從此身無分文,疑似受到太大打擊...
圖片來源:www.ettoday.net
他只想得起來:「在工廠工作每個月只有2萬多元,為了存錢,都不敢出去玩,不敢交朋友,一下子全部都沒了,全部都沒了,全部都沒了……」事隔多年終於碰到好心人,他緩緩地說:「我想回家,家裡還有爸爸,可以嗎?」
這段故事讓不少網友感動地說:「人生空白了多久,才遇到好人!」、「謝謝社工沒有放棄他,相信他的話。」而男子目前已經送回東部住處,和家人團圓了。
晃了一大圈,終於可以回到溫暖的家了...QQ
有這樣一群志願者,他們把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稱為「街友」,街上的朋友。
他們為「街友」們提供物質上的幫助,心理上的關懷,甚至幫一些不知家在何方的「街友」,找到了回家的路。
志願者金建和附近的流浪者們交談
「好久不見,你該換口罩了,給你一個口罩。」
「最近幹活辛不辛苦?」
「一定要注意身體,不要再撿酒喝了。」
「每天記得去餃子館吃飯,你們能吃上一口熱乎飯我們也高興。」
穿梭上海火車站,金建和常年流浪在火車站附近的流浪者們聊著天,詢問近況。
金建是一個名為「流浪者新生活」公益組織的負責人,這個公益組織作為政府力量的補充,專門幫助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浪者。但金建不喜歡「流浪者」這個稱呼,他更喜歡稱他們為「街友」,街上的朋友。
「他們的生活我們沒有經歷過,所以很難去理解他們為什麼做出這樣的選擇。但是,他們是迫不得已的,大多數人怎麼可能願意選擇在街上流浪,在街邊睡覺,風餐露宿的生活呢。」
「街友」們的人生過往,並不會影響金建和志願者們的判斷。
他們只提供必要的幫助,而且這種幫助,必須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。這是金建和夥伴們共同定下的規矩。
「我們是有些鬆散的志願者組織。
開始,也是覺得這個群體很少能夠發聲,社會不是很關注。所以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力量,讓這個群體獲得一些幫助。」
2011年,「流浪者新生活」成立,通過「公開募款」的方式獲得資金,以説明那些流浪街頭的人。
2014年,熱衷公益的金建了加入了這個組織,此後因為一次次改變了「街友」們的人生,而獲得極大的自我認同感,因此將全部的業餘時間投入到了這項公益中。幾年間,他們陸續幫助不少的「街友」結束了「流浪」的狀態,有些勸回了家,有些送進了養老院安度晚年。
即便做得不少,但志願者們卻都不愛「露臉」,不善宣傳。
然而,就是這個有些小眾,又格外低調的組織,前不久卻出了名。
在「流浪者新生活」的幫助下,聽障「街友」小胖成功回家
他們所給予的也許微不足道,但至少能在「街友」們最無助的時候,第一時間送上一份暖心的關懷。